【處理危機公關的原則】
政府應急管理的對象是群眾,包括涉災群眾(受災群眾和災區其他群眾)、圍觀群眾(趕赴現場圍觀的媒體和群眾)和相關群眾(通過媒體對事件進行關注和評論的群眾)。由于與災害的相關程度存在差異,各個群體的心態也不相同,最易出現問題的是涉災群眾的非正常心態,在某些情況下容易形成恐慌。
一、暴民效應與極端行為
(一)暴民效應
暴民效應是社會學的專業術語,用于描述人群在矛盾和沖突狀況下的自然反應:行為盲目、非理性;人數越多,暴民效應越顯著。
1.盲從
盲從是指公關對象表現出集群狀態下容易發生的典型征兆,也稱為從眾。個體在群體環境的壓力和引導下,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而追隨大多數人認可的意見。盲從常見的情況可分為自愿和強迫兩種:一是部分個體有從眾的習慣,從眾能夠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二是迫于群體的環境,屈服于群體的壓力。其余還有模仿、攀比等心態和行為。集群效應的規律表現為規模越大則效應越顯著,成放大特征。
2.集群性非理性
公關對象在危機狀況下是非理性的;其規律表現為非理性程度與參與人數呈正比。
3.持續的非理性
具體表現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犯罪者。并且,該癥狀往往在被害者被解救后的較長時間里仍呈現出顯性表征。
本文地址:
http://www.ardy97.com/easizonnet/post/1175.html | 分類:網絡營銷知識 |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