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暗示效應”
[公關小知識:暗示效應]
企業利用“連環計”的公關策略培養消費習慣或偏好,主要源于心理學中的“暗示效應”——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暗示,并按暗示做m行為反應。
百度百科對“暗示效應”詞條是這樣描述的: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這里面的“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比方說,如果企業通過媒體不斷向消費者暗示“馬路上‘碰瓷’的事件頻繁發生,安裝行車記錄儀的車主躲過一劫”這樣的新聞信息。那么消費者就會產生怕遇到“碰瓷”而想要安裝行車記錄儀的心理,這就是企業對公眾的一種“暗示”。 。
“暗示效應”有正向暗示和反向暗示兩種,原因在于人本質上都是“趨ii利避害”的,正向暗示是利用人們“趨利”的心理,而反向暗示則是利用人刪“避害”的心理。
同時,這種正向暗示和反向暗示背后,還充分利用了人們心理上的“比效應”, “對比效應”是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也即是說,正向暗示和反向暗示的疊加,會對公眾心理產生更強烈的刺激從而讓公眾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本文地址:
http://www.ardy97.com/easizonnet/post/1892.html | 分類:危機公關 |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