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為上”與公關策劃實戰
致公關人:不負時代所托
致公關人:不負時代所托
——守門人,新聞倫理與人文關懷
我想拋開公關實戰技巧,敞開心扉和諸位談談作為公關人的一點“小情懷”,希望有更多的公關人能夠和我一起,在公關的職業生涯中擔當起“守門人”、“新聞倫理”和“人文關懷”的責任。 沒錯,我想說的第一點是新媒體時代公關人的守門人角色。
現代傳播學奠基人盧因( Lewin)在1947年提出了“守門人”理論,指出“守門人”對信息可否進入傳播渠道及在傳播渠道中流通而作出決斷。
毋庸諱言,每天有大量新聞是公關人一手炮制。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新聞主編是“守門人”,他們基于自身的職業素養會對公關公司提供的新聞線索和信息進行把關,使最終呈現的新聞報道確保真實、中立和客觀。但新媒體時代,人人皆媒體,很多自媒體不會對信息進行審慎的求證,而且他們的價值觀也參差不齊,這造成新聞傳播“守門人”角色缺位。
換句話說,新媒體時代的某些新聞生產和傳播的完整鏈條中,公關人有可能是第一道也是唯一一道的“守門人”。嚴格來講,這種情況下,公關公司或企業的新聞稿應該在政府部門備案,嚴格接受“把關”才可對外發布,以確保這些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中立性、客觀性、可追溯性,以確保對公眾沒有誤導和傷害。
公關人,尤其作為一個稱職的公關人,在新媒體時代有必要做好新聞傳播的“守門人”,這也許是時代對公關工作的一次托付吧,我們最好不要辜負這份托付。
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新媒體時代公關人的新聞倫理。
新聞和人一樣,是講倫理的,人的倫理過去是i綱五常,現在是諸如誠信、正直等為人品質,而新聞的倫理則是真實、獨立、中立和客觀。美國第一所新聞學院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創始人沃爾特·威廉姆斯( Walte,Williams),在1911年親手制定出《報人守則》,此后的各種新聞倫理著作基本沒有脫離其框架,這說明大家對新聞倫理的共識較為一致。新聞有兩大要素,一是新聞事實本身,二是新聞的立場,或者說是新聞人的觀點。每一個人報道新聞都會帶著自己的立場,不同的人寫同一篇新聞也會有完全不同的好惡和觀點輸出,所以,一般而言新聞作者往往便是新聞倫理本身了。
公關人作為企業新聞的操刀者,他們與新聞倫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的新聞是否忠于事實,是否無愧于心,這將最終影響呈現在公眾眼中的新聞是否符合新聞倫理,以及是否對公眾是建設性的和負責任的。這可能是時代對公關人品格的一次考驗吧,我們最好不要荼毒這一考驗。
我想說的第三點是新媒體時代公關人的人文關懷。
新聞工作的人文關懷是什么呢?我認為概括起來就兩點,一是對人生命的敬畏,二是對人尊嚴的尊重。
曾經有一篇報道,講述的是一個廣受關注的輕生者的新聞故事,該新聞報道不僅詳細地描述了這位輕生者燒炭自殺的所有細節和經過,更挖掘出輕生背后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甚至還包括了網上的一些“人肉”信息。
從新聞倫理的角度來講,這篇新聞有錯嗎,它所報道的都是真實的、獨立的、中立的和客觀的,但是作者可能沒有想到,這篇新聞之后是否會有人因此而模仿。
這或許是因為人們的模仿心理,又或者因為是一種暗示效應吧,人們會本能的對身邊的事有一種模仿的沖動,比如當你看到有人抽煙,你會不由自主地也想抽一支,所以媒體對于諸如自殺、殺人狂等的新聞報道要尤其謹慎。可以說,詳細的報道自殺或殺人是不符合人文關懷的,這是忘記了對生命的敬畏。
新媒體時代,人人皆媒體,但不是每一個媒體人都懂得人文關懷,甚至一些媒體會肆意窺探和曝光人們的隱私,大肆渲染和傳播暴力和流血事件,他們還自以為這是一種正義的伸張和真相的還原。
我想說的是,伸張正義和還原真相的事情最好交給公安機關和法律,公關人應該更加關注的是新媒體時代的’‘人文關懷”,你策劃和報道的新聞要遵循“人的生命至上,人的尊嚴至上”的原則。比如,你的新聞的某一個鏡頭讓一位貧寒的母親失去了尊嚴,你過于斷章取義的報道讓一位長者陷入了道德審判,這都是有違人文關懷的。
人人皆媒體的時代,我們的新聞報道應遵循樸素的人文關懷,這或許是新媒體時代對公關人職守的一份期待吧,我們最好不要褻瀆這份期待。
本文地址:
http://www.ardy97.com/easizonnet/post/1904.html | 分類:新聞發布 |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