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響開始全面抗衡洋品牌
中國聲為音頻時代拉開大幕“頭昏眼花,雙眼一抹黑”已經成為眾多VCD企業老總的普遍感受,視頻時代由此劃上一個分號。市場觀察家們發出預告:“音頻時代即將來臨!”一家來自深圳的音響企業首次開發出性能價格比適合中國老百姓的音響產品“合成影院”,啟動“中國聲行動”,既是送給音頻時代的見面禮,又是全國挑戰洋音響的第一槍!
“視頻時代之后是音頻時代”
對于中國老百姓而言,說這幾乎是“音頻時代”一點也不過分。先是彩電,個頭從25英寸到29英寸、34英寸,一個勁往上躥,價碼卻從5位數至Ⅱ4位數,一個勁往下扎;然后是VCD,重演了彩電一幕不說,還搶著升級,CVD、SCVD、DVD等。
老百姓是享了福了。現在滿眼是繽紛色彩,只是什么時候輪到耳朵鬧一場革命呢?
事實上,在彩電、VCD數年血戰硝煙之下,家庭影院音響系統尤其是功放音箱銷量一直在悄悄飆升。來自中國音響工業協會的一份統計資料所顯示的:1996年,帶有各種環繞功能的國產AV的內銷量約為19.5萬臺,1997年升至117萬臺,到今年年底,國產AV功放的市場容量將達到240萬臺。
敏感的市場觀察家們使用了VCD問世當年同樣的句式:“中國老百姓將要邁入音頻時代。”
沒有比音響業的老總們更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了:中國擁有1.7億臺彩電,2 500萬臺VCD,它們的擁有者都可能成為音頻時代的一員。
耳朵準備好了,音響準備好了嗎?
但是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仍然被國內音響業的發展狀況擋在聽覺時代的門檻之外。長期以來,“國產音響”是“低檔音響”的同義詞,IC等核心部件,也一直受制于國外大企業,國外品牌到不乏高檔音響,但其價格同樣“高檔”,動輒數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除了極個別把持不住的“發燒友”外,普通老百姓豈敢問津?
此外,大多數國外品牌要么是走私入境,要么是在國內貼牌組裝的“假洋鬼子”,使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有個故事:某消費者在廣州電器城買了一套某洋品牌的功放音箱,不久竟發現其生產基地就在自己家旁邊。據調查,在珠三角一帶,此類“三來一補”企業有數百家。 (北京網絡公關公司)
本文地址:
http://www.ardy97.com/easizonnet/post/814.html | 分類:北京網絡危機公關公司 |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