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電影(甚至一切藝術)的主流輿論,這是藝術輿論場的特質。在其他輿論場里,生命高于愛情的,現實世界的法律不會縱容一個因愛而殺人的殺人犯,非藝術的輿論場也會把生命的價值視為高于愛情,比如主流輿論是不鼓勵人們因為愛情而自殺的。但在藝術的輿論場里,愛情的地位卻可能超過生命的地位。 網絡公關
《泰坦尼克號》就是一部描寫生命被災難毀滅的電影,但影片里的愛情卻獲得超越生命的地位。當露絲奮不顧身從救生艇上跳向正在下沉的杰克,并緊緊地擁吻在一起,生命的價值就在愛情的光芒下黯然失色。“你跳,我也跳!”不再是生死不渝的表白,而是超越生死的愛情誓言!如果把這個結尾改為“戀人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和魅力就會大打折扣。
百老匯的《歌劇魅影》更加鮮明地表現出愛情在藝術輿論場中無以復加的崇高地位。主角魅影是在劇院地下迷宮的“幽靈”,他丑陋、陰郁、妒忌,有著極強的占有欲,為了愛情他無所不做,甚至不惜殺人和奪人所愛。音樂劇結尾,當魅影控制了克里斯提娜,他的愛人烏拉爾趕到地下室卻被阻隔在鐵欄之外。克里斯提娜勸拉烏爾快跑,但拉烏爾卻哀求魅影只要放過克里斯提娜,他愿意付出任何代價。魅影被拉烏爾的打攪激怒,用繩索套住了他,并且逼迫克里斯提娜做出選擇:要么用拉烏爾的生命換取她的自由,要么披上魅影準備的婚紗,換取拉烏爾的生命。克里斯提娜卻不忍愛人犧牲,鼓起勇氣對魅影說,他將告訴他愛的力量會有多么強大,上帝終究會拯救沒影的靈魂,然后給了魅影一個長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