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不僅僅是兩家公司的口水仗,在兩公司利益之外,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飛速發展的全球網絡經濟留給我們的諸多問題,更是中國互聯網十余年發展后一系列的本質問題,我們試圖為您解讀:
模式之問
目前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試圖復制“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類似的商業模式導致幾乎所有公司之間都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競爭關系。“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雖然在過去取得了極大成功,但在未來仍然能天下無敵嗎?3Q大戰提醒業者的是,這種模式是否也存在漏洞?是否也面臨創新不足的困境?
創新之問
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時,外國投資者比較容易理解技術含量一般但商業模式創新的中國概念企業,反而對一些技術領先的中國公司心存疑慮。可互聯網應該具備的超越精神和社會創新引領者的責任不應該被股東回報所徹底湮滅。IT產業本應該比其他行業承擔更多。
壟斷之問
網絡的價值與互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用戶越多,網絡價值便愈大。因為,它們能夠創造更多流量、增加更多用戶——這一以以太網絡發明者梅特卡夫命名的定律仍然在主導者今日網絡發展,并逐漸泛濫。泛濫的“梅特卡夫”使互聯網壟斷問題目前難覓積極的答案。
平臺之問
在美國,雅虎和谷歌一般都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增加自己平臺的創新應用。在中國,互聯網平臺型大公司往往用一種粗獷的拷貝和剽竊做法掠奪創新公司的成果。與美國互聯網企業相比,中國做平臺的互聯網企業都偏向于自己獨大,大的互聯網企業之間很難相互合作。這種平臺無序擴張的欲望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發展最大的階段性問題。
分拆之問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除了做基礎通訊服務的電信巨頭外,近年來罕見分拆壟斷巨頭的案例。部分專家正在試圖論證分拆騰訊的可能性,從法律上看,目前騰訊不具備被分拆的條件。騰訊更多的是曾涉嫌濫用壟斷地位,而非需要分拆。有觀點認為。
人人爭做客戶端 “免費+增值”天下無敵?
馬曉芳
為什么互聯網“第一次世界大戰”會在騰訊和360之間發生?難道沖突的根源真的如兩家企業所說,雙方的分歧僅在于是否保護了用戶隱私之間?顯然事實遠非這么簡單。
目前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試圖復制“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只是免費的方式和途徑各有不同,類似的商業模式導致幾乎所有公司之間都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競爭關系。
“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雖然在過去取得了極大成功,在未來仍然能天下無敵嗎?3Q大戰提醒業者的是,這種模式是否也存在漏洞?是否也面臨創新不足的困境?
蹊蹺的搜狗
騰訊與360的“戰爭”發生后,迅速引起了其他相關方的反應。金山、可牛、傲游、百度等企業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與360不兼容。之后,阿里巴巴也宣布暫停旗下淘寶等公司與360的合作,據稱,這將使360損失接近5000萬元的廣告收入。
為什么360的做法幾乎產生了在互聯網產業“人人喊打”的反應?當記者問到奇虎CEO周鴻祎:“你是否有四面楚歌之感?你本人以及360如何反思面臨的商業環境?”
周鴻祎不以為然。他認為,這幾家企業的反對聲音不足以說明問題。其中,作為殺毒軟件企業,金山、可牛是360的直接競爭對手;傲游、百度與360則是地址欄上的競爭,特別是百度與周鴻祎和360之間更多的是“新仇舊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家企業搜狗的出現讓事實看上去變得更復雜一些。11月5日,宣布與360不兼容的企業一共有5家,不過最后公開露面并發言的是4家,這最后一家就是搜狗。
究竟搜狗是否也加入了與360不兼容的行列?周鴻祎聽到這個說法的第一反應是“驚訝”,他不認為搜狗有加入這場戰爭的“動機”:“這對搜狗有什么好處呢?為什么搜狗要參加?”11月5日下午,搜狗董事局主席張朝陽也在微博中表示:“據我所知,搜狗沒有與360不兼容的計劃。”
不過,這在騰訊董事長兼CEO馬化騰口中有不同的描述。在11月8日的采訪中,當記者一再向馬化騰確認,搜狗是否有參與這場戰爭?馬化騰非常明確地表示:“有!”
搜狗的是否加入,并不影響騰訊與360之間的這場戰爭格局,甚至,搜狗的是否加入本身就是“無關大局”的,但搜狗的種種姿態讓我們看到這場互聯網戰爭絕不僅僅是競爭對手之間的一場利益之爭,“戰爭”的本質在于商業模式。
客戶端之戰?
“在之前與馬化騰的交流中,我有一個明確的感受:馬化騰對QQ客戶端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他自己是靠客戶端做起來的,他深知如果中國有一個客戶端做得很好,也做一樣的業務就會很危險。”在11月8日下午的采訪中,周鴻祎對記者表示。
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主觀性,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么騰訊對360是否做IM產品如此介意。
360有一位高層曾對外表示,360也將推出自己的IM產品,這被騰訊抓住了話柄,進一步對用戶表示,360之所以備份并竊取QQ用戶資料正是為了推出自己的IM產品。360方面隨后對此否認,稱上述只是氣話,“我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沒有推出IM的計劃。”周鴻祎表示。
但騰訊仍然對此不依不饒。“據我們從內部了解,事實不是這樣。”馬化騰表示,“如果因為這次的事,使他們放棄了推IM的計劃,未嘗不是好事。”
從這樣一個層面來說,騰訊與360之間的競爭關系在于360是否會推出IM產品與QQ競爭,又或者騰訊推出的電腦管家殺毒產品是否直接影響了360安全衛士的份額。只不過,隨著扣扣保鏢的推出,雙方的沖突演化為QQ與扣扣保鏢之間,隨著騰訊將“不兼容”的選擇權拋給用戶,這場戰爭進一步升級。
根據騰訊的2009年中期業績,騰訊的活躍用戶超過6億。360安全衛士的裝機量超過3億,用戶數在1.5億~2億之間,扣扣保鏢在發布的3天之內,下載量就達到了1000萬以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旦360推出IM或者騰訊依靠用戶量推出殺毒軟件,對對方的殺傷力都是巨大的。
同樣的邏輯也就不難解釋搜狗輸入法的出現以及種種矛盾的姿態。在過去4年中,搜狗輸入法因為速度快、綠色無廣告而迅速獲得了大量的下載量,據估計,目前搜狗輸入法的裝機量至少已經過億,市場份額高達70%。
QQ、360與搜狗雖然在表現形式上分別是IM、殺毒軟件以及輸入法,但本質上都是客戶端的,而且同樣是憑借免費的商業模式,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巨大的用戶數。具有類似特性的產品還有迅雷(騰訊有QQ旋風)、淘寶旺旺、PPLIVE等多種客戶端。
客戶端產品在商業模式上的相似度以及在用戶基礎足夠龐大之后,產品之間的替代性很強,用戶遷移性成本很低,在免費客戶端獲得了足夠多的用戶量之后,除了各自探索不同的增值服務方式之外,在廣告市場的競爭將變得直接而劇烈。
“免費+增值”?
騰訊、360大戰爆發之后,金山與卡巴斯基迅速宣布,將免費一年,以爭奪那些不得不卸載360的用戶。“我現在已經跟金山等殺毒軟件進行了多輪頭腦風暴,現在他們只是免費一年或者兩年,我在想,他們能不能徹底免費?徹底改變商業模式,就是不再依靠賣軟件獲得收入,而是依靠會員增值?”馬化騰在采訪中表示。
馬化騰指出,基于這個想法,他很愿意跟殺毒廠商展開合作,比如給予一些補償和支持,在他看來,騰訊與360之間的這場沖突有可能大大促進殺毒廠商拋開目前的收入包袱,甚至改變整個產業走向。至于具體的合作及補償方式,目前還在探索中。
不難看出的是,馬化騰倡導的仍然是“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這也是當初QQ能夠超越門戶迅速勝出,并成為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有記者問道:“到目前為止,您認為是否需要反思騰訊的這種‘免費+增值’模式?”馬化騰的答案是:“我認為不需要。”
在對價格非常敏感的中國互聯網市場,以免費模式吸引用戶總是屢試不爽,對其他模式的殺傷力也是顛覆性的,馬化騰介紹,在360出現之后,金山的裝機量迅速從2000萬跌到了400萬。360目前的裝機量已經突破3億。
在互聯網行業有這樣一個說法:“做流量不如做聯盟,做聯盟不如做導航,做導航不如做搜索,做搜索不如做客戶端。”這基本代表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幾個階段,但回過頭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雖然在表現形式上不同,其商業模式都可以概括為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用戶和流量,然后把這些用戶賣給廣告商或者進一步挖掘這些用戶的其他價值。
對于一種商業模式來說,很難說善或者惡,也很難說對或者錯,但至少在目前的市場中,“免費+增值”的模式確實取得了成功,與國際互聯網公司的成功也有共通之處。
但是,互聯網公司的這種模式出現了“漏洞”,這才給了對手可乘之機。“我想大部分QQ用戶都不喜歡看廣告,特別是那種推送或者彈出廣告,這也是扣扣保鏢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過千萬下載的原因所在,360所做的只是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在談到推出扣扣保鏢初衷時,周鴻祎這樣解釋。
按照馬化騰的說法,這場戰爭發生在騰訊與360之間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周鴻祎本來想聯合騰訊打百度,騰訊沒同意,于是矛頭轉向了騰訊。周鴻祎并不否認有打擊百度的計劃,理由是,百度把收費的廣告結果與自然搜索結果混在一起呈現給用戶,已經引起用戶不滿,360希望推出一款軟件,可以將廣告結果與自然搜索結果截然分開。
正是因為原有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中存在“道德漏洞”,這才給了后來者反擊的商機。用戶需求本來就是推動創新的最直接動力,但如果這些公司一直局限于現有模式的抄襲、模仿,最終結果只會大大降低中國整個互聯網的創新能力。
就好像Facebook和Twitter雖然也同樣獲得了巨大的用戶和流量,把這些流量變現是最直接而簡便的獲利方式,但這兩家公司仍然希望在廣告模式上有所創新,而不是在不考慮用戶感受的前提下,用最簡單的商業模式變現。畢竟,只要用戶還有不滿意的地方,用戶還有新的需求,就會催生新的創新,而在新的創新面前,原有公司的成功終究會被打破并取代。(網絡公關公司) |